脊骨神經醫學簡介
脊骨神經醫學(Chiropractic)是源自美國已發展一百一十年以上,強調以不用藥、不開刀的健康療法。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已經在2005年公佈了「脊骨神經醫學基本訓練與安全準則」。
治療理論:
脊骨神經醫學有五個基本理念:
第一強調人的完整性,而不能分割為各個部位來處理,是治療患者,而不只是疾病。
第二身體的功能主要是由神經系統傳達來控制。
第三為維持每個細胞適當的生長環境,惟有循環順暢,細胞才能得到充足的養份並正常代謝。
第四人體主要的活動是由肌肉骨骼系統來完成,若肌肉骨骼的活動不順暢,會漸次影響整個身體的功能,進而產生不同的症狀。
第五自我調整,身體隨時在進行自我調節機制,這些體內平衡機制,是維持健康的基礎。脊醫師的目標是增強病患自我調整機制,以幫助患者痊癒,活得更健康。
在美國,脊醫師診所常見的症狀包括:頭痛、頸椎痛、胸椎痛、腰椎痛、坐骨神經痛、骨盆及四肢關節疼痛、肌腱炎等。要了解治療的步奏,必需要有正確的診斷,要有正確的診斷必需要有完整的問診及檢查,請參考脊醫的問診檢模式:
例如:病人主述是腰酸背痛
脊醫師問診及檢查
檢查人體工學相關之姿勢與步態並且利用靜態與動態觸診檢查肌肉張力與關節異常
治療方式:
主要三度空間脊椎矯正Chiropractic manipulation,以力學中之短槓桿原理及使用高速且低輻度之手法技巧施於準確之向量位置使關節在最小壓力下予以矯正復位之技術,以及平衡人體結構。
次要配合儀器、脊醫儀器及設備是指脊醫使用的3-D矯正床(Flexion/Distraction Table,Hi-Lo Table,Drop Table)及脊醫矯正輔助器(Activator)、關節運動、營養輔助食品(Bromelin、維生素C、Calcium等)、食療。
所謂『脊骨錯位徵候群』(Vertebral Subluxation Complex)是指脊椎關節功能上、結構上的異常,即使關節接觸面並不一定有脫離跡象,引起以下五種相關失調現象:
(一)關節活動能力失調(Kinesiopathology)。
(二)肌肉功能失調(Myopathology)。
(三)軟組織結構失調(Histopathology)。
(四)神經干擾(Neuropathology)。
(五)生理功能失調(Pathophysiology)等現象。
脊醫應用X光和核磁共振來了解骨關節及椎間盤的剖位,以及使用驗血驗尿等檢查來了解新陳代謝所引起的骨關節及肌腱病變。
脊醫療法為三度空間,復健物理治療為一度空間,物理治療是利用水、電、光、熱、機械力、運動…等物理因子來治療疾病,雖有包括徒手治療,不過只限於肌肉關節鬆動,並無關節矯正。
脊醫治療雖也有配合儀器之處,但仍以徒手治療為主。脊椎矯正的技巧,主要是運用槓杆原理的利用,無論四肢關節、頭部關節,依其病所需而尋求支點,將力道巧妙的施於關節上,利用徒手牽引(Traction)、扭轉(Rotation)及復位(Reduction),三度空間手法,導正關節的位置。這種方法與物理治療和復健醫學的脊椎牽引術僅為牽引、放鬆的一度空間運用有所不同,所以療效自然有差異。脊醫療法執行者對疾病的看待是有所不同。Chiropractic焦點在肌肉骨骼神經系統,過程主要是增加肌肉骨骼受限區域的活動,並改善功能性疾病。
簡單說,在治療的理論,且目的和方法上,脊醫師與中西和物理治療師都有獨特的地方。
|